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幹意見》、《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堅持高等學校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逐步實現我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統化、規範化,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人、培養人、塑造人過程中的重要引導作用,根據國家教委頒布的《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結合我院實際,特制定本細則。
一、指導思想與實施目的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實施目的
實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實施細則,是為了保證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得到全面的貫徹落實,是為了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是為了進一步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系統化、規範化,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為了有利于工作的實施、監督、檢查和評估,保證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到位。
二 、教育目标和規格要求
(一)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分為總體目标和個體目标。
總體目标:
使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黨的領導和黨的基本路線,樹立起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崇高信念;努力學習黨的政策理論,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法論,走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艱苦奮鬥和敬業的精神,有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和創業意識;自覺地遵紀守法,具有優良的道德品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勤奮學習,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勤于實踐,努力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立志成才。使學生自覺堅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與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堅持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堅持樹立遠大理想與進行艱苦奮鬥的統一。從中培養一批具有共産主義覺悟的先進分子。
個體目标:
依據學生不同的基礎條件和發展狀況,分為兩個層次培養,成為合格的建設者為基本目标,成為可靠接班人為高層次目标。
合格建設者:
在校大學生應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努力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成為社會的模範公民,能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及所具有的能力、素質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可靠接班人:
在合格大學生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和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堅定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信念,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青年共産主義者。
(二)要求
1、了解中國的曆史和國情,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革命傳統,具有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覺維護祖國的榮譽、獨立統一和各民族的大團結;把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結合起來,視國家利益為最高利益,立志為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标而奮鬥,做一個忠誠的愛國主義者。
2、正确理解和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學會識别和抵制各種背離黨的基本路線的錯誤傾向,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3、增強和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觀念。自覺維護和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正确行使法律所賦予的民主權利,自覺履行法律所規定的義務,知法、守法、用法,維護學校和社會穩定。
4、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逐步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現實社會生活的政治、經濟、道德、文化形象,識别各種社會思潮,正确認識人類社會曆史發展的客觀規律。
5、樹立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為核心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為人民服務,發揚對國家和人民的奉獻精神,顧全大局,正确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堅決反對和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
6、産生強烈的成才動機。樹立正确的學習目的,養成良好的學風,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
7、養成高尚的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 努力做到:誠實守信、謙虛謹慎、言行一緻、樂于助人、見義勇為、尊敬師長、禮貌待人、樸素大方、廉潔奉公、尊重他人勞動、愛護公共财物、維護公共秩序、抵制不良社會風氣。嚴格遵守校規校紀,維護校園的安全和穩定。
8、具有良好的創業意識。樹立與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進步相适應的開拓創新、講求實效、公平競争、團結協作、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等觀念。
9、具有健康高雅的審美情趣和正确的審美觀點, 努力培養辨别真、善、美與假、醜、惡的能力,自覺創造美的生活。
10、具有良好的個性心理素質和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質,具有較強的心理調适能力。
三、 教育内容與實施規劃
(一)教育内容
1、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育;鄧小平理論教育、中國革命的理論和曆史教育;正确認識當代世界政治經濟和國際關系的教育;
2、愛國主義教育
開展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革命傳統教育,中國近代史、中共黨史教育,基本國情和校情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國防和國家安全教育,維護祖國統一教育等。
3、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形勢教育
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國内外形勢與政策教育;
4、民主、法制教育
社會主義民主教育;社會主義法制教育;維護社會穩定教育;紀律教育;
5、人生觀教育
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人生理想教育;人生态度教育;
6、道德品質教育
中華民族傳統道德教育;社會主義道德、公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
7、學風教育
學習目的教育;治學态度教育;
8、勞動教育
勞動觀念教育;艱苦創業教育;熱愛勞動人民教育;
9、審美教育
審美觀念教育;審美情趣教育;審美能力教育;
10、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知識教育;個性心理品質教育;心理調适能力培養;
(二)實施規劃
教育内容的具體實施按年級進行,學生行政班是開展教育的基本單位。
1、一年級實施規劃
針對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大學新生,通過線上線下方式,着重進行愛國愛校、熱愛專業、熱愛勞動、成長成才、遵紀守法和自主自立的教育,幫助他們了解和适應大學階段的學習、生活,樹立正确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2、二年級實施規劃
針對已初步适應大學生活、學習走上正軌的學生特點,着重開展世界觀、方法論、民族精神、傳統文化和民主法制的教育,幫助大學生進行生涯規劃,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組織中發揮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作用。
3、三年級實施規劃
針對思想趨于成熟的特點,着重對大三學生進行規律性教育,促使學生在接受人生觀和世界觀教育的基礎上開始從感性階段向理性階段轉變和升華,幫助大學生解決深層次的思想問題,确立自己的人生信仰,樹立堅定的思想信念。圍繞畢業生适應社會的能力素質要求,開展專業教育和職業教育,鼓勵和引導學生學好專業知識,明确學習目标,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4、四年級實施規劃
大四學生即将走向社會,對他們着重進行就業指導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激發學生奮鬥創造、樂于奉獻的精神,倡導誠信就業、文明離校。
以上各階段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實施目的是完整統一的整體,有機地貫穿于整個大學過程。在分階段實施過程中,内容各有側重,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相互銜接。
四、教育原則與教育途徑
(一)教育原則
高等學校德育原則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須遵循的準則。
1、方向性原則
高等學校教育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要堅持講政治,對重大原則問題,必須立場堅定,旗幟鮮明。要堅決同各種錯誤思潮進行鬥争,絕不能任其自由泛濫。
2、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要聯系國内外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變化和學生的思想實際;既要注重理論教育,又要注重實踐教育,力求做到知行統一。要求務實,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防止形式主義。
3、繼承和創新的原則
高等學校教育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教育思想和黨的思想教育的優良傳統,學習和借鑒國外有益的經驗和成果,要适應新的曆史條件,不斷改革内容和方法,不斷創造新經驗。
4、整體性原則
高等學校教育要建立和完善科學的工作體系,發揮全體教職員工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各種途徑和環節的教育功能,齊抓共管、協調一緻,形成卓有成效的教育合力。
5、層次性原則
即先進性要求同廣泛性要求相結合的原則。堅持教育目标,要從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和個體差異,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方法,對症下藥,進行針對性教育。
6、正面教育為主的原則
要注重正面引導和說服教育,堅持灌輸和疏導相結合,表揚和批評相結合,引導學生以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
7、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管理是強化教育的必要手段,在各項管理、服務中要貫徹對學生的德育要求。各級管理人員應以崇高的敬業精神和良好的思想作風去影響學生,同時要發揮學生自我管理的作用。
8、嚴格要求與熱情關懷、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原則
教育者要全面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對他們既要嚴格要求,又要熱情關懷,積極主動幫他們解決思想、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的實際問題。
9、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要發揮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兩個積極性,教育者與受教育者要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彼此尊重、相互學習的師生關系,增強學生接受教育的主動性,并不斷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教育途徑
學院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通過理論教育、實踐教育、日常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多種形式來完成。
1、理論教育
依托初級黨課培訓和二級團校等形式,與實際相結合,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指導學生學習先進理論,提高理論水平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讓科學思想進頭腦,構築當代大學生的精神支柱。
2、實踐教育
社會實踐教育。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走出校門,接近工農,了解國情和社會,增強曆史責任感、使命感,在活動中受鍛煉,長才幹,做貢獻。
勞動教育。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公益勞動,對廣大學生進行勞動鍛煉,教育學生熱愛勞動人民,培養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精神,養成珍惜勞動成果的良好習慣。
軍事訓練教育。通過組織學生參加軍事訓練,養成良好的組織紀律性和生活習慣,學習人民軍隊的好傳統、好作風,培養熱愛人民軍隊、熱愛祖國的情感,提高國防意識和軍事素質。
3、日常教育
(1)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育人
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除思想政治工作外,還肩負着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管理是加強教育的必要手段,要将教育與管理有機結合,為教育強化管理,以管理體現教育。年級輔導員和班主任是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協調者,要深入了解、掌握學生思想動态,有針對性地做好個别學生的思想工作。在具體工作中,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2)發揮黨團和分團委學生會的育人作用
加強黨團建設,通過黨團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和思想素質,培養一批黨的後備軍和青年共産主義者。要加強對學生會的領導和管理,充分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作用。
(3)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要遵循以人為本,修身養性的原則,結合形勢政策和學生的興趣愛好,來建設高雅豐富的校園文化,讓學生自發地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4)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以“先進班集體”、“優秀團日活動”、“優良學風班”、“文明宿舍”,“學生榜樣”等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創建活動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導輻射作用。
(5)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
利用校園廣播、電視、校報、尤其是網絡系統等新聞媒體的宣傳功能加強對學生的教育,由學生的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接受。
4、家庭教育
要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建立“家校”合作機制,了解和反饋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實際表現,提高對學生的教育效果。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黨委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學生工作辦公室
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