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志願者精神,和諧社會呼喚志願者精神;國家的管理者要有志願者精神,企業的建設者要有志願者精神,每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要有志願者精神。
何為志願北京精神?有人答:是奉獻、友誼、互助,進步。
習近平總書記曾言:"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誠然,我輩青年正當以熱烈風華向世人展現力量與風采。而志願活動,正是我們學習成長、奮鬥奉獻、放飛夢想的理想舞台。
也許有同學認為,志願活動是社會的事,與自己無關。但在這個風雲際變的年代,我們青年一代正站在時代關口。就像愛因斯坦說過的一樣:“人隻有獻身于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意義。”冀以塵霧之微補益山海,螢燭末光增輝歲月。在奉獻中,我們青少年理應自覺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彰顯屬于自己的青春風采。
我國大型志願活動
上海世博會共有79965名園區志願者,其中包括1266名國内其它省區市志願者和204名境外志願者。這些志願者分13批次,為遊客提供了129萬班次、1000萬小時約4.6億人次的服務。
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強震,5.12志願者抗震救災一我國規模最大的一次志願者行動。一位志願者說:"一個看似巨大的災難,除以13億就會變得很小;13億人民每人獻出一點愛心,就會彙成一片愛的海洋。......"
志願精神的體現
平民英雄王繼才三十餘年守護一座隻有0.013km2的小島,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九十多歲的白方禮老人,靠自己蹬三輪的收入,幫助貧困的孩子實現上學的夢想,連續十年夜以繼日的工作,省下35萬元的善款,圓了三百多個貧困孩子的上學夢;新冠疫情期間,正因為有無數的"中國紅"不畏危險,挺身而出,搭建起了一條條抗疫物資保障鍊,我國的疫情才得以被迅速有效地控制……
青年、國家、時代,是形影相随的鐵三角。"過往任何一個時代的中國青年,都沒有如今我們身上最鮮明的時代烙印一一與生俱來的國際化基因。我們雖身處校園裡,但時代與社會,離我們比我們想象中更近,而志願活動就是我們觀察時勢的一個重要窗口。在剛剛過去的北京冬奧會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攜各異的文化而來,我們可以于志願活動開拓視野,友好交流;走進群衆間,不同的職位不同的思想,我們可以在奉獻中豐富頭腦,收獲智慧;在科學活動中,我們可以以此為契機追蹤前沿領域醞釀藍圖……今朝之眼界,成就明朝之高度。
放飛夢想,展翅長空!運海傳扶,必借垂天之羽;乘流擊汰,必伫飛雲之楫。踐行志願精神,以之為垂天之羽;彰顯青春風采,以之為飛雲之揖,我們定能臻于至善,玉汝于成!